心包穿刺的目的:
1.引流心包腔內(nèi)積液,降低心包腔內(nèi)壓凝聚力量,是急性心包壤塞癥的急救措施有所提升。
2.通過穿刺抽取心包積液,作生化測定範圍和領域,涂片尋找細菌和病理細胞有所增加、作結(jié)核桿菌或其他細菌培養(yǎng),以鑒別診斷各種性質(zhì)的心包疾病更高要求。
3.通過心包穿刺越來越重要的位置,注射抗生素等藥物、進行治療共同學習。
訓練模型的功能特點:
1.仿真模型取斜坡臥位順滑地配合,質(zhì)地柔軟,觸感真實,外觀形象逼真前沿技術。
2.解剖位置準確:胸骨基礎、劍突、肋骨多種方式、各肋間隙對外開放,可明顯觸知,自動向心包腔內(nèi)泵入液體從而自動形成心包積液深入交流研討。
3.可行心包腔穿刺訓練資料、穿刺部位常用劍突與左肋弓緣夾角處,心尖部穿刺點在左第六肋間隙關註度,心濁音界內(nèi)側(cè)2cm處堅定不移,穿刺針進入心包腔有較明顯的落空感,可抽出液體更讓我明白了。
4.心內(nèi)注射部位在左側(cè)四肋間距胸骨左緣2cm處迎難而上。穿刺正確時有較明顯的落空感能抽出血液,可進行心內(nèi)注藥訓練探索。
心包穿刺訓練原則:
1堅持先行、宜左不宜右;
2滿意度、宜下不宜上情況較常見;
3、宜外不宜內(nèi)主要抓手;
4體製、宜直不宜斜。